长白山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完整解决方案
长白山
Feng Han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地球上同纬度地区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也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综合体。它是集生态保护、水源涵养、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 "东北生态之肺"。它不仅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也以其极高的生态价值在全球保护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推进保护与发展并举,长白山积极探索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发展城市景区的道路,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后更新 02 Oct 2020
5133 意见
背景
应对的挑战
野火
污染(包括富营养化和垃圾)
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
缺乏技术能力
  1. 环境方面:旺季游客数量的增加增加了森林火灾和生态破坏的风险;
  2. 经济方面:在限制进入景区的人数之前,大多数游客在游览一天后会直接离开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景区周边社区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因此,当地居民的收入并不稳定,当地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3. 社会方面:社会方面:在长白山风景区外的邻镇新建景区之前,周边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宣传力度较 差,汽车尾气、污染物等不良影响也随之增加,游客游览体验不佳的负面反馈也较多。
实施规模
当地
多国
生态系统
泰加
全地区发展
绿地(公园、花园、城市森林)
主题
栖息地破碎化和退化
缓解
可持续融资
可持续生计
当地行动者
火灾管理
森林管理
旅游
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亚
过程
过程概述
  1. 得益于健全的保护区总体规划,与自然保护、森林防火、生态旅游、公众教育和社区发展相关的建设项目都得到了妥善规划和实施;
  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和自然保护工作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只有确保生态安全,才能实现健康、和谐、长远的发展;
  3. 为减轻过多游客对生态承载力带来的压力,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大力创新生态旅游新模式,践行可持续发展新理念,促进城市与景区融合发展和景区国际化。科学规划设计与大力保护生态相结合,最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积木
创建风景区与城市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模式,提高当地社区的生活水平

对长白山近年来的旅游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而科学地确定了长白山景区的生态承载能力。根据统计数据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充足的资金保证了规划项目的实施。为确保准确计算当日游客量和预测后三天游客量,长白山风景区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和措施,如合并两个检票点、实名制购票、按选定的入园时间购票等。在关键时刻,停止售票、限制游客数量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景区拥挤,提高游客的舒适度。

有利因素

该管理机构还在生态旅游实践方面进行了创新,将城区作为景区的一部分进行开发,促进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因此,该管理机构不仅提高了旅游质量,还加强了生态保护,并带动了周边社区各种产业的发展。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森林防火和自然保护工作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根据地形特点,将9个保护站细分为27个单元,组建了27支护林员队伍,每支队伍由7-10名一线护林员组成,开展日常巡护。保护区大力推广全方位监管和野外宿营措施,继续加强对台风灾区、经济林区、旅游开放区的火源管控,全面加强野外宿营管理。组建长白山北坡、西坡、南坡三支专业扑火队,加强扑火技能培训和防扑火演练。 加强联防联护,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联合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有利因素

1.将森林防火作为保护区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从保护站到巡护队、一线护林员层层分解具体责任,签订责任承诺书。 2.定期与周边林场、村庄召开联防联护会议,签订责任承诺书。

经验教训

由于保护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工作条件艰苦,再加上保护区提供的职位和薪资福利有限,在招聘高技能、高能力人才方面一直存在困难。

创建风景区与城市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模式,提高当地社区的生活水平

为减轻长白山风景区环境容量压力,自2010年以来,长白山风景区累计投资60亿元,在长白山风景区北部毗邻的二道白河镇及附近新建了32个景区景点和10个广场。2019年,二道白河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被国际Cittaslow认定为国际Cittaslow小镇。二道白河镇已成为一个开放、免费的景区,旨在提供高标准的旅游、休闲、娱乐服务。 在为当地居民提供高品质、管理完善的休闲空间的同时,也有助于带动长白山周边社区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 从而实现服务游客、幸福当地居民的共享共建发展新模式。

有利因素

1.1.对长白山近年来的旅游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科学确定了长白山景区的生态承载力。

2.根据统计数据,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 3.落实了充足的资金,确保了规划项目的实施。

经验教训

在风景区的城市化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本土化。 仍应以原生态为基础,尽量保留原生态。 应强调保持和突出当地的特色,而不是单纯的城市发展规模。 应避免为了复制其他地方或城市的模式而破坏当地景观或特色的真实性。

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当地管理机构组织实施了总体规划,按计划开展了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和公众教育等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格局。管理机构还在生态旅游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将城区作为景区的一部分进行开发,促进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和就业机会。限制进入长白山景区的人数、实行交通管制、要求所有游客在旺季乘坐班车等有效措施,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因此,管理机构不仅能够提高旅游质量,还能加强生态保护,刺激周边社区各种产业的发展。

受益人
  • 地方行政机构、
  • 游客、
  • 长白山周边社区居民
与撰稿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