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监测预警系统对地质地貌保护的积极作用
五大连池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国家公园。近年来,五大连池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它不仅是地质学者理想的学习场所,也是广受欢迎的度假胜地。
由于游客和交通流量的增加,地质遗迹的保护能力已达到极限,游客的安全也受到威胁。 过去,只在公园人口稠密的地区布置一些监测点,远远不足以监测其他非人口稠密的地质遗迹和监测游客流量。
本解决方案介绍了五大连池管理委员会如何通过升级监测系统和教育公众来提高监测能力。五大连池已开发了 12 个观光区,该方案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和所需的安保人员数量,可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
过程
过程概述
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宝贵遗产。因此,我们不仅要利用监测系统来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还要提高科学管理的意识,认识到这些珍贵遗产的价值。公园的建成使其成为重要的休闲场所和科普教育园地。管委会和工作人员以科学的方式开发和利用公园,促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积木
对工作人员进行监测技能培训
地质监测系统为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提供了培训平台,通过监测系统的运行,结合现场监测点,工作人员掌握了地质遗迹的监测技术及其标准体系,进一步加深了对地质遗迹的发展规律、地质背景和演化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有利因素
过去,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监测人员唯一能做的监测工作就是系统操作。我们不仅升级了监测系统,还为工作人员举办了培训班,内容涉及法律、科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这些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监测技能。凭借扎实的知识,工作人员还为游客提供了高质量的导游服务。
经验教训
原来安装的系统没有考虑到设施升级的可能性。在加大投入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后,各地质遗迹点均可实现稳定可靠的视频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安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实行全天候、全方位 24 小时进行现场监测预警和人员备案,达到了加强现场监管和安全管理的目的;提高了服务质量,使我们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信息化,为游客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育公众
公园建立了完善的地质遗迹监测体系,更新解说牌1200余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典型地质遗迹。我们还以每年的 "地球日"、"环境日"、"中国地质公园科普宣传周 "为契机,在公园内开展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如发放宣传单、接受公众咨询、为中小学生举办地质环境知识讲座、组织科普游等。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认识,这对公众了解地质遗迹非常重要。
有利因素
由于公众对本地区优质的地质遗迹资源了解不深,公园需要加强科普宣传,有义务向公众普及什么是地质遗迹,它有什么样的旅游价值和科学价值,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地球母亲,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经验教训
要教育公众,首先要教育员工。对员工而言,培训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这样,在导游讲解过程中,敬业的员工就会进行生动的讲解。游客不仅能了解自然景观,还能享受到互动、热情的导游服务。
影响
1.监测系统弥补了负责监测人员的不足,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公园现有景区工作人员 237 人(正式 114 人,临时 12 人),负责地质遗迹的维护和巡查。但负责监测的只有 5 人,与做好地质遗迹保护监测工作的要求相差甚远。公园安装了新的监测系统后,监测人员坐在监测中心就可以查看公园的整体情况,与过去相比效率大大提高。
2. 监测系统可快速进行实地干预
当出现天气突变(冻融效应)、灾害(地震或火山爆发)或破坏(人为或极端天气造成)时,监测和预警系统也能迅速介入。由于重要的地质遗迹都受到监控,管理部门可以实时跟踪,并在发生灾害时迅速通知值班保安和应急小组。当游客人数达到极限时,我们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疏散游客。
受益人
该项目保护了地质遗产,使 14 223 名当地居民受益。游客也享受到了更高质量、更安全的旅游服务。 2018 年,年游客量达到 100 万人次。我们预计 2022 年会更多。
可持续发展目标
故事
目前所有的安全管理工作均由旅游区管理团队完成。人员不足、任务繁重的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例如,对游客破坏地质遗迹的行为没有监督制度。于是,管理委员会采用了监控系统。当游客试图破坏地质遗迹时,管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可以获得监测信息,并及时通知景区的巡逻人员,提醒游客。在发生山体滑坡等险情时,也能及时监测并通知游客撤离,保障人民财产安全。实行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快速有效地禁止或处理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