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鲵保护与种群恢复技术
 
          大鲵生态繁育方法包括建立模拟自然栖息地的环境、选择和培育种群、人工诱导排卵、人工授精、孵化和育苗。这包括根据自然栖息地的生态和水因素建立一个模型,以确定溪流和洞穴的最佳建设参数,确保理想的生活条件。在这些环境中进行选择性繁殖,促进自然繁殖和饮食试验,以制定最佳营养计划,提高雄性精子质量和雌性卵子的孕育能力。
背景
应对的挑战
中国大鲵是中国特有的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系统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繁育技术仍有待提高。
野生大鲵面临着环境退化和偷猎的挑战,导致数量不断减少。它们的繁殖率也很低,生长缓慢、成熟晚、存活率和繁殖率都很低,这加剧了种群数量的下降。野生遗传资源的丧失给育种研究和人工栽培带来了严峻挑战。
该项目模拟大鲵自然栖息地,建设了916平方米的生态池和500平方米的孵化室,实现了68.75%的配对率、93.5%的受精率和99%的成活率。养殖产量达到 2 万只,产值约 360 万元。
地点
过程
过程概述
建立生态养殖环境对人工养殖大鲵至关重要,是后续养殖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通过构建生态养殖环境因子模型,确定大鲵的最佳生存空间,可以有效模拟大鲵的自然栖息环境。要实现大鲵种群的增长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我们必须克服在人工环境中繁育该物种的难题,恢复其自然生存特性。与以往的实践经验相比,我们知道在非生态人工繁殖条件下,大鲵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经常生病、繁殖配对率低、幼体成活率低等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积木
模拟野生栖息地环境的繁殖区
解决现有技术难题,即生态繁育环境与野生栖息地之间的差异,以及大鲵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存活率和繁殖率低等自然繁殖能力低的特点。根据大鲵自然栖息地的环境因素,提供了一种适合大鲵的生态繁殖方法。
有利因素
生态模仿环境是根据大鲵自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素建立的,而该生态环境要素模型参照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学者们的讨论,我们建立了基于地理气候因素、河段影响因素、洞穴环境因素、水环境因素的环境因子模型。基于该模型,我们建立了 "生态溪沟 "和 "溶洞 "的最佳建设参数体系。例如,生态溪沟两侧洞穴区域的地表植被覆盖率应大于 85%;溪沟应建设成不规则形状,坡度为 30° 至 45°,向溪流延伸,宽度为 50 至 300 厘米,深度为 50 厘米,溪床覆盖 15 至 20 厘米厚的河沙和卵石组成的沙卵石层,溪流水深为 25 至 30 厘米,流速为 0.05至1米/秒;洞穴面积比应≥1.5等具体参数要求。
中国大鲵的繁殖和饲养技术
雏鱼选育技术包括从同一地区选择不同性别和产地的个体作为亲本。适合育种的饲料应多样化,主要包括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和富含微量元素的饲料。配种前后一个月,应提供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饲料。
饲料选择和配比试验是指在不同的养殖池塘投喂不同的饲料,并进行不同组合的试验,以确定大鲵生态养殖的最佳饲料方案和最佳营养结构。通过掌握大鲵不同时期最适合的饲料和营养组合,可以提高雄性种苗的精子质量,增加雌性种苗的产卵量。
有利因素
基本要素
1.避免近亲繁殖。从同一地区选择不同性别、不同血统的亲本可有效避免近亲繁殖;
2.饲料的选择。选择比较容易获得且营养成分全面的饲料,如草鱼、鲢鱼、泥鳅、虾、青蛙、猪肉、猪肝等。
3.饲料加工。活鱼应新鲜宰杀,去掉头、骨、刺等不能食用的部分;猪肉等肉类应去掉脂肪(如有),切成长条,重约 50 至 100 克。死饵应在 30% 的盐水中浸泡 10 分钟;活饵应在 2-3 ppm 的二氧化氯溶液中浸泡 10 分钟。
4.投喂饲料。饲料应定时、定质、定量提供。死饵应每三天投喂一次,时间在下午 6 点左右,标准是在一小时内吃完。活饵料的投喂量应为每个区域大鲵总重量的 5%,可酌情增加投喂量。
经验教训
通过记录大鲵的摄食、体重增加、活动、排卵和受精情况(见附图)。结果发现,B 组的摄食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这表明大鲵在捕食活猎物遇到困难时,会转向捕食难度较低的死饵。A组的数据表明,大鲵在长期摄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情况下,体重增加很快,但排卵率和受精率较低。结合各种饵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大鲵的饵料宜多样化,以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富含微量元素的饵料为主,如各种鱼类、泥鳅、虾、蟹、蛙等。繁殖期前后一个月,可适当投喂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各种鱼禽肉、内脏等,有利于大鲵繁殖前的能量积累和繁殖后的恢复越冬。
影响
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大鲵生态繁育是人工创造一个模拟自然生态条件的环境,让经过科学选育的大鲵在这个环境中自行繁殖。这是大鲵驯养繁殖的一种模式。与人工驯养繁殖大鲵相比,该模式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可复制性强、技术要求低、对种鱼无损伤、可显著提高排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等优点。具有投资少、回报快的优点,适合大面积推广。
推广应用前景:
该成果可在贫困山区广泛推广应用,因为这些地方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闲置沟渠和土地多。该成果实施投资少,技术易学,适合贫困地区致富奔小康。
受益人
山区居民:养殖大鲵带来的新收入。
生态旅游:通过自然繁殖地增加收入。
渔业:大鲵养殖带来新增长。
研究:繁殖技术的进步
政府: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增长。
环境、餐饮、制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