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绵城市中的雨水收集与贸易

在湖南省长沙市,得益于政府机构和一些民间团体的支持与合作,中国首个雨水贸易协议得以成功启动和实施。
2020年9月24日,长沙高新区市政园林环卫有限公司与湖南宇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宇创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在部分海绵城市社区买卖雨水资源,开创雨水利用新模式,支持海绵城市可持续实施。
部分海绵城市设施内收集的雨水可以比当地自来水价格低 20% 的价格出售,从而激励雨水收集和回用。 雨水随后将用于景观灌溉、水景补充、扬尘控制等。
背景
应对的挑战
海绵城市的长期资金流非常关键。由于大多数私营部门对投资海绵城市项目缺乏兴趣,而雨水收费在中国大多数城市也远未实施,海绵城市的实施需要其他资金来源来支持建设和运行维护。
目前的雨水交易系统仍处于试点阶段。 一个主要的挑战是,中国的水权和雨水权仍不明确。 因此,目前形式的交易系统更多的是政府强制,而不是市场驱动,这需要在不久的将来加以改进。
地点
过程
过程概述
我们邀请了水贸易、水资源管理和雨水管理方面的专家加入技术委员会,为各方代表提供教育,并为居民开展教育活动。 我们认识到,在外联与合作过程中,沟通对于将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达成双赢协议非常重要。
积木
暴雨公众教育和外联
在交易平台规划的早期阶段,开展了公众教育和外联活动,以宣传海绵城市的概念并介绍交易。
许多当地社区居民前来参观学习,激发了居民对雨水资源利用的兴趣。
有利因素
此外,还在工地附近安排了公众研讨会和会议,以满足从当地居民到专业人士等各方的需求。 社区雨水收集系统还设计了标志、海报和广告牌,用于当地居民和学生的环保教育。
经验教训
当地居民学习新事物需要时间。 海绵城市在中国是一个新概念,雨水交易也是如此。 公众教育和外联工作需要在设施设计和建设之前进行规划,以便从设计、建设和运营的一开始就注意到居民。
在一些示范点附近准备教育材料,介绍海绵城市和雨水收集等也很重要。
在长沙的一些社区,这项工作在海绵城市倡议实施之初就已开始,这极大地促进了雨水交易的顺利进行。
参与交易的当地社区居民对雨水收集、回用和交易表示支持。
影响
根据中国政府的要求,海绵城市的目标是到 2030 年,管理并截留 80% 城市用地中约 70% 的雨水径流。这为雨水再利用和向其他方面出售过量水资源创造了良机。
自 2014 年以来,雨创每年收集的雨水可达 100 万至 200 万立方米,价值可达 150 万元人民币(21 万美元)。 这实际上只占长沙市雨水资源总量的很小一部分。
雨水可以在国营交易所进行交易,这在中国尚属首次,为重新分配水资源以解决水危机迈出了一小步。
受益人
1) 业主:
每立方米雨水收益 0.7 元(0.11 美元);
2)裕创:
加价 3.85 元(0.60 美元)后出售、
3)园林绿化公司:
价格仍比自来水价格便宜 20%,很好地节约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