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相机诱捕
相机诱捕器可以对整个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进行非侵入式调查,为了解稀有和濒危物种的热点地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提供了有关哪些地点是猎人的目标物种最多的信息。系统相机诱捕器采用细网格(较小的区域,站点之间的间距为 1-2 千米)或路线网格(覆盖整个保护区,站点之间的间距约为 2.5 千米)设计,包含 2 台或更多相机的站点之间的间距约为 20 米。为满足封闭性假设,每个采样时段的相机诱捕系统在野外停留约 3 个月;两个地点的精细网格设计相隔 2 年重复一次,路线网格设计计划在 2023 年(相隔 5 年)重复一次。按照 Abrams 等人(2018 年)的规程,在每个站址设置了系统相机并收集了微生境数据。
参考文献
Abrams, J. F., Axtner, J., Bhagwat, T., Mohamed, A., Nguyen, A., Niedballa, J., ... & Wilting, A. (2018).热带雨林陆生哺乳动物研究。相机诱捕和环境 DNA 用户指南》。德国柏林:Leibniz-IZW.
- 捐助资金用于购买相机陷阱、电池和其他必要设备
- 护林员和当地人协助在野外设置相机陷阱
- 研究人员正确分类、清理、分析和报告数据的能力。
- 由于有闪光,相机陷阱很容易被发现、损坏或被盗
- 需要有经验的人员来协调相机陷阱的设置工作,以尽可能减少错误。常见错误包括
- 日期时间设置问题
- 相机陷阱附近的植被没有清理干净,导致树叶随风摇曳,引发成千上万张空白照片,电池寿命迅速缩短,最终在设置后几天内电池就会死亡。
- 相机陷阱朝向对方而不是朝向远方的设置不当,造成潜在的重复记录
- 忘记打开相机
- 各小组收集的微生境数据不一致
- 照相机诱捕器的预先规划对成功和减少错误至关重要,预先规划应包括所有相关人员,应在地图上标明位置,应确定小组负责人,并审查规程和核对表。
- 应在照相机拍摄地点周围的 4 个方向拍照。这样,如果在野外出现错误,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事后对照片进行评估来减轻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