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华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护 "物种避难所 "的综合战略
四川华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峻挑战,实施了集科学研究、栖息地保护、目标物种保护和社区参与于一体的综合物种保护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全面的基线资源调查为基础,通过 "分区管理+社区巡护+数字监控 "的协调系统保护物种栖息地。该方案针对极小种群和稀有物种(如苏铁、鹅掌楸 )实施专门的保护计划,并纳入可持续的社区生计项目,以缓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冲突。这一解决方案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系统性、适应性和协作性。它不仅确保了保护区内 2,825 种维管束植物和 414 种脊椎动物的生存安全,还为其他类似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模式。
背景
应对的挑战
- 珍稀物种面临的压力:保护区内有 4 种受国家 I 级保护的植物物种和 24 种受国家 II 级保护的植物物种,以及 4 种受国家 I 级重点保护的动物物种和 26 种受国家 II 级保护的动物物种。这些物种通常种群数量有限,分布范围狭窄,很容易受到干扰。
- 栖息地干扰风险:作为长江上游两大支流(汉江和嘉陵江)的源头和分水岭,其生态系统服务极为重要,但也十分脆弱,面临着来自人类活动的潜在压力。
- 能力建设需求:庞大的保护区面积(46,534.37 公顷)与有限的管理资源之间存在不平衡,需要更高效的保护管理系统。
- 社区发展压力: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的传统生计与物种保护之间存在潜在冲突,需要在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地点
过程
过程概述
科学监测系统作为 "大脑",通过红外摄像网络、物种普查和生态评估不断收集数据,以准确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和威胁因素。这些科学发现直接指导栖息地保护和物种保护措施--保护的 "武器"--使巡逻路线规划更有针对性,拯救保护工作更精确,如遒劲木的重新引入计划。社区共同管理机制则是该系统的 "心脏",它将替代生计(如鱼腥草生态农业)与保护目标深度融合,激励居民成为生态护林员,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社区居民的实地观察反馈不断丰富科学认识,形成了从监测评估到精准干预再到社区参与的自我完善循环。这种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通过科学授权、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利益共享,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之间的可持续平衡。
积木
影响
- 生物多样性稳步提高,珍稀物种种群稳定恢复:保护区继续记录新物种,包括首次发现的鸡冠花、日本鹅掌楸和大杓 鹬。红外线照相机持续监测主要受保护物种,如 Moschus berezovskii、 Naemorhedus griseus 和 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它们的健康状况良好,种群数量稳定。
- 生态系统完整性得以保持,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保护区保持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众多古老和稀有物种提供了有效保护。监测显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持完好。包括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在内的关键生态服务得到持续保持。
- 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协同治理成效显著:"分区管理+社区巡逻+数字监控 "系统显著提升了保护效率。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提升了科学监测和决策能力。这种合作治理模式有效支持了生态保护成果,为应对未来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受益人
当地社区和居民; 科研和教育机构
科研和教育机构; 地区社会和绿色经济
地区社会与绿色经济
全球社会与子孙后代。
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GBF)
可持续发展目标
故事
2009 年,赵志海怀揣着服务西部的理想,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 "西部计划 "来到四川万源。经过五年的基层历练,他于2014年加入四川华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办公室秘书做起。然而,对生态保护的深厚感情,让他于2018年志愿到保护区最偏远的华峨管理站一线执勤,与妻子龚登菊一起开始了真正的大山守护之旅。
在花峨管理站,赵志海和同事们用脚步丈量这片67平方公里的原始山林。他们日复一日地巡逻,防止核心保护区内采笋等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还监测森林防火安全,架设红外感应相机追踪野生动物。五年来,他们坚持不懈,累计巡逻 800 多次,徒步行程 1 万多公里,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发现了金雕(Aquila chrysaetos)和森林麝香鹿(Moschus berezovskii)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活动踪迹,同时还记录了金鸡(Chrysolophus pictus)、天明克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北戈沙鹰(Accipiter gentilis)、雪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和大羚羊(Naemorhedus griseus)等二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状态。这些发现已成为评估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远离城市设施,赵志海一家在大山里找到了独特的幸福。2019 年孩子的出生让这位守护者的家中充满了欢声笑语。他在屋后开垦的菜园不仅提供了新鲜的农产品,还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虽然远离城市,工作辛苦,生活不便,但我和妻子真心热爱现在的生活。"赵国栋反思道。"作为一名生态学毕业生,华蓥山既是我的教科书,也是浩瀚的知识海洋"。
如今,这位经过专业培训的守护者将自己的学术背景与野外经验相结合,致力于植物分类研究,同时计划将自己的巡山方法传授给年轻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