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重新造林
- 在以前毁林或退化的地区重新造林,有助于改善红树林的健康状况,增加红树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
- 重新造林区域由当地社区在参与式红树林区划过程中确定。
- 对于胎生(种子在植株上发芽)红树林物种(如红蔷薇 属),通过繁殖进行补种,而对于非胎生(如海 榄 属、白桑属)红树林物种,则通过建立苗圃进行补种。密度应为每平方米一株繁殖体,以确保它们有足够的空间正常生长。
- 移栽后三到四个月内对移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样本地块内成活/死亡植物的数量。样本地块(5 米 x 5 米)的数量取决于补种区域的大小,但至少应进行三次重复。社区成员参与监测活动。
- 重新造林区域由社区在参与性分区过程中确定,并在有红树林种子/植物时进行种植(取决于结果季节)。
- 技术人员向当地社区提供红树林再造林支持(熟悉红树林生态和适应性);
- 在补种前一天收获和挑选繁殖体,因为有时补种地点附近没有繁殖体。
- 应事先与社区成员确认/决定红树林补种的最佳时间,而且必须在春潮退潮时进行。
- 促进自愿的红树林再造林对于确保在没有外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至关重要。活动结束后,可向参与者发放实物激励(茶点和饼干),以避免他们索要钱财。碳付款收入可作为长期重新造林的资金来源。
- 如果补种地点附近没有繁殖体,可在其他地方采集。
- 对重新造林的监测可以评估红树林重新种植的成活率。社区成员参与到监测活动中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正在产生的影响,从而保持对重新造林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