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习惯的研究

2005 年之前,自然保护区只能与少数机构和大学合作进行初步研究。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又因其稀有、优雅、美丽,对公众和媒体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做好该物种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必将产生连锁反应,形成保护与科研的良性循环。在借鉴其他保护区经验的基础上,总干事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小组,对该物种进行全天候跟踪观察,为进一步的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

2005 年,新团队带着重型设备和物资,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 "猴子追踪 "之路。经过 400 多天的努力,团队成功地降低了一群猴子对人类的天然警惕性:它们不再害怕人类的追随者,并开始接受在食物匮乏的冬季提供给它们的食物。人类与猴子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和谐。现在,这群猴子对研究人员的活动漠不关心。获得的大量数据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了这一物种。这种方法被称为基于习性的研究。

1.一个有远见的领导班子有权决定研究方向和预算。

2.从其他保护区汲取良好的研究经验。

3.为团队的学习旅行和实地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4.热情洋溢的研究团队保证了工作的有效性。

1.一开始,研究小组需要由几名成员组成。

2.研究小组需要有耐心,不断跟踪物种,一点一点地接近它。

3.3. 一旦猴子熟悉了研究小组成员并发现他们没有恶意,它们就会开始接受给它们的食物,并对研究小组成员的活动漠不关心。

4.新鲜的数据有助于研究小组了解更多的物种。

5.一旦猴子与研究人员之间建立了信任,研究人员就可以与猴子进行非常密切的接触(通常一天两次)。不过,在接触猴子之前,研究人员必须接受消毒(在消毒垫上行走、通过紫外线通道等),并在接触期间穿上消毒过的制服,以避免交叉感染。

6.6. 金丝猴是一种非常警觉的物种。这种基于习惯的研究方法可能适用于其他警觉性高且难以接近的野生动物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