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俄罗斯恢复温带泥炭地的模式

温带泥炭地是众多濒危物种的家园,在调节气候、控制火灾、水土流失和洪水方面的作用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温带泥炭地在欧洲,尤其是白俄罗斯非常丰富。虽然泥炭地会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但它们也会封存二氧化碳,从长远来看,原始泥炭地是气候的冷却器。然而,一旦原始泥炭地因燃料或耕地排水而遭到破坏,它们储存的碳就会通过泥炭氧化和火灾释放到大气中。过去,白俄罗斯有 150 多万公顷的泥炭地因排水而遭到破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白俄罗斯政府和国际组织合作,创建了泥炭地恢复模式。自 2009 年这些活动开始以来,已经恢复了 50 000 多公顷的泥炭地。恢复地点的水鸟数量趋于稳定,泥炭矿化和火灾几乎完全停止。
背景
应对的挑战
温带泥炭地是世界上一些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它们是众多濒危物种的家园,也是地球上主要的碳库之一。白俄罗斯的泥炭地面积约为 260 万公顷,其中 150 多万公顷已经退化。这是由于过去为工业化开采泥炭燃料而排水后,这些生态系统的水文系统受到了大规模干扰。泥炭地的丧失对一些濒危物种构成了威胁:例如,在白俄罗斯泥炭地栖息的水生莺占其全球种群的 60%以上。2009 年,分配新土地(甚至在保护区内)用于开采泥炭的压力越来越大。大面积已开采的泥炭矿床被废弃,增加了泥炭火灾的风险。2009 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的研究表明,迫切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恢复退化泥炭地的生态完整性,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碳排放并消除健康风险。
地点
过程
过程概述
这三个组成部分是连续的。需要对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技术解决方案(模块 1)。然后,需要在实地展示该解决方案(第二部分)。最后,当有证据表明前两个部分行之有效时,确定长期可持续性和推广的时机就成熟了,白俄罗斯部长理事会通过了《全泥炭地行动计划》(第 3 部分)。
到 2019 年,除了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的 22,397 公顷目标之外,白俄罗斯还有超过 32,000 公顷的泥炭地在没有任何捐助者参与的情况下得到了额外恢复。因此,白俄罗斯退化泥炭地的总面积逐年缩小,使这些独特的生态系统重获生机。
由科祖林博士团队开发的白俄罗斯诀窍已在俄罗斯得到应用,该项目由德国国际气候倡议资助,并与湿地国际和当地政府共同实施。到 2019 年,俄罗斯已有超过 4 万公顷的泥炭地利用这一技术进行了恢复。乌克兰的 ClimaEast 项目也采用了科祖林博士的方法,恢复了约 3000 公顷的农用泥炭地。
积木
修复知识
编写了一本关于泥炭地恢复的可负担方法的技术指导手册。主要的挑战是将来自不同领域(水文学、生物学、土壤科学、经济学)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为每块泥炭地制定最可持续的单一解决方案;因此,这一过程涉及大量的学习,并得益于德国和英国专家的建议。由此产生的诀窍被批准为《最佳做法守则》,成为白俄罗斯泥炭地恢复的标准。这种恢复方法依靠使用当地材料,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更坚固的(混凝土)建筑来堵塞排水沟,从而阻止/防止水从泥炭地流出。如有需要,可对堵塞建筑进行调节,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泥炭地的水位。已开发出一种算法,可根据面积大小、海拔高度和排水沟状况,确定需要设置多少此类建筑以及设置在何处。(有关恢复方法技术方面的更多详情,请参阅《指南》)。由 Alexander Kozulin 博士领导的专家团队开发的温带泥炭地再湿化技术可以防止排放、恢复水文、重新创造水鸟栖息地并促使泥炭重新开始堆积。
有利因素
- 来自不同领域(水文学、生物学、土壤科学、经济学)的专家愿意学习和合作,为每块泥炭地制定单一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 主要泥炭地研究人员(德国 Greifwald 研究所和英国 RSPB)的建议、
- 政府愿意接受长期可持续的自然资源管理,而不是立即将泥炭地用于燃料或农业可能带来的短期利益。
经验教训
- 要使复湿取得成功,就需要对土地高度进行仔细建模,尤其是在泥炭地的海拔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
- 复湿后需要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仔细监测,确保其完全按计划运行,并在需要时及时维修。
- 作为复湿工程一部分的水利工程设施必须有明确的所有者/管理者,负责维护并遵守复湿后的地下水位。
- 恢复成本可能会有所不同。白俄罗斯的案例证明,不需要昂贵的建筑工程(当地材料完全可以达到目的),也不需要辅助的重新植被/重新播种;大多数湿地群落随着地下水的回归而回归。
更多技术信息(包括实例和图片)请参见泥炭地恢复指南,链接已提供。
原地修复示范
2009 年至 2011 年,在全球环境基金的共同资助下,22,397 公顷退化泥炭地得到恢复。这 10 处泥炭地的恢复工作帮助阻止了泥炭地火灾和矿化每年排放的约 44.8 万吨二氧化碳,并为国家节省了数千万美元的灭火费用。在恢复一年后,大多数地点重新出现了典型的湿地植被(主要是莎草群落),并且其数量超过了树木和灌木(附图)。水鸟的密度增加了 12-16%。在重建的湿地上,科学家们记录到了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名录的水莺(VU)、大斑雕(VU)、黑尾鸥(NT),以及之前从这些地区消失的其他湿地物种,如普通鹬、苇鹀、杓鹬、苇莺、大苇莺。恢复成本(从工程设计到恢复水位)约为 50 美元/公顷。修复大多使用当地材料和当地劳动力。自 2011 年以来,其他地点的泥炭地修复工作在没有外部捐助者支持的情况下继续进行。
有利因素
- 采用和接受上一个组成部分中提到的技术标准对于实地修复的成功非常重要。
经验教训
- 通过关闭排水渠和沟渠使泥炭地重新湿润是一种自然解决方案,也是解决泥炭火灾的唯一有效方法。即使泥炭地中的水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但水还是会回来。
解决白俄罗斯所有泥炭地的未来问题。
恢复泥炭地对环境、经济和健康的益处得到国家认可后,部长理事会于 2015 年通过了《所有泥炭地可持续利用和分类战略》。这项政策防止了泥炭地今后的任何损失,只允许在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损失的情况下开采泥炭,并要求在开采或农业使用后必须重新湿润。泥炭地在使用/保护期间、恢复期间和恢复后的所有权和管理,以及为恢复预留资金的储蓄机制都在国家法规中得到了明确。
有利因素
- 通过实地示范明确展示经济和环境效益,是政府做出有利于生态系统和人民的长期决定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 从首次对泥炭地生物多样性损失进行研究到通过泥炭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愿景,中间大约花了 10 年时间。时间是实现积极变革的重要因素。
经验教训
- 当政府、国际社会和研究人员齐心协力,同意朝着共同目标前进时,像这样复杂的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
影响
- 恢复 1 公顷退化的温带泥炭地可防止每年释放约 5.5 CO2-eq。5.5 二氧化碳当量/年。
- 恢复区域未发生火灾。
- 所有恢复地区都显示出湿地植被的迅速恢复(恢复完成后 2 年)和水鸟的回归。
- 许多恢复区域已成为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业余垂钓地点和蔓越莓采摘地。
- 莎草群落和水鸟物种(如水莺、大斑鹰、蜗牛)趋于稳定。
受益人
- 全球濒危物种(水莺、大斑鹰、珍稀植物)。
- 政府,承担泥炭灭火费用。
- 无法从退化泥炭地中获益的当地社区。
可持续发展目标
故事

白俄罗斯曾被称为 "沼泽之地"。我的童年四面环绕着泥炭地和树林。小时候,我会和父亲、哥哥一起去打猎,和母亲以及村里的妇女们一起采摘蔓越莓。这些在农村度过的成长岁月决定了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20 世纪 90 年代,当我在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时,我们观察到许多水禽物种的数量在减少。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与排水造成的沼泽生态系统退化有关。排水造成的影响有增无减,导致土壤、植被和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并引发泥炭火灾。我们正面临着物种数量减少的风险,如水生莺,我国对其负有全球责任:我们的泥炭地是水生莺全球数量的 60% 以上的栖息地。我们还正在失去大斑鹰、蜗牛和许多珍稀植物的种群。数百万公顷的土地荒芜、起火,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向空气中释放了成吨的碳,并导致数百万美元的灭火行动投资。2008 年时,这种情况肯定是难以为继的。因此,在完成学业后,我们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始改变现状。从那时起到 2019 年,我们一步一步地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找到了让泥炭地重新湿润的方法。我们制定了必要的政策和技术解决方案,并展示了其可行性。其结果是,政府部门和普通民众都意识到,复湿是解决泥炭地退化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国家部长理事会通过了《泥炭地可持续利用和分类战略》,该战略是在技术专家团队和负责泥炭地保护或利用的各机构代表的详细意见基础上制定的。当我开始这项工作时,我的梦想是白俄罗斯能够再次成为 "泥炭之地",为我们的人民、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带来益处。看到这个梦想成为现实,我感到非常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