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亚平宁黄腹蟾蜍

亚平宁黄腹蟾蜍(Bombina pachypus)是意大利特有的两栖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大多数种群数量减少到 6-20 只。
我们报告了在两个种群中开展的重新放养项目,这两个种群的数量急剧下降,数量小于 10 只。
在研究地点,该物种面临的威胁是池塘干涸和野猪对栖息地的破坏。
2005-2013 年间,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2012 年,我们采取了两项措施来缓解威胁:1)增建水池,并用泉水补给,以避免水池干涸;2)在每个水池设置围栏,防止野猪使用水池。 两年后,没有观察到种群增长。
我们启动了一个为期四年(2014-2017 年)的项目,旨在通过重新放养在原生境设施中饲养的个体来增加种群数量。 共放养了 67 只小蟾蜍。
背景
应对的挑战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在地方一级制定一项保护战略,主要合作伙伴包括纳韦格纳和切尔维亚山自然保护区、罗马 Bioparco 基金会和罗马第三大学科学系。具体而言,该项目旨在应对以下挑战:
1 在重新放养前减轻对选定种群的主要威胁:如水池的早期干旱和野猪(Sus scrofa)对湿地的破坏。
2 在重新放养的同一地点,从野外采集的卵中培育出足够的一岁变态个体的人工饲养种群。
4 在 2014 年至 2017 年的四次年度重新放养活动中,将人工饲养的一岁蟾蜍放归野外。
5 在重新放养的第四年后,使原有种群数量翻一番(至少)(即 N>20)。
6 建立两个长期自我维持的Bombina pachypus种群
地点
过程
过程概述
构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是有顺序的。每一个模块都是下一个模块的准备,不能忽视前一个模块的实现,这样整个项目才能完全成功。
监测亚平宁黄腹蟾蜍种群的保护状况对于规划威胁缓解行动至关重要。反过来,必须对缓解行动的影响进行长期评估,以了解是否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强化行动(重新放养)。
积木
行动前监测
需要开展行动前监测活动,以确定基线并量化项目的不同任务对目标物种保护状况的影响。在我们的案例中,从 2005 年到 2013 年,我们采用捕获-标记-再捕获方法对两个研究种群进行了监测。我们评估的种群数量为 18 只(每个区系 9 只),在 9 年的监测中,只有 3 只新个体进入种群,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每个地点都有一个或两个小型的短暂水池,蟾蜍在这里产卵,产卵期为 3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
有利因素
应在项目开始前确定行动前监测。监测必须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即相同的努力和方法),从而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复制性,以便对选定的指标进行量化,进而对具体保护行动的影响进行量化。
经验教训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我们的行动前监测工作由同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这意味着同样的努力和效率,并减少了不同采样和年份之间的不一致性。
威胁缓解
在采取任何具体的保护行动(无论是否进行异地繁殖)之前,都必须对出现的威胁及其缓解/消除进行评估,以确保行动取得成功。
由于在研究地点观察到的对该物种的主要威胁是繁殖季节初期(即 6 月)池塘干涸的高风险和野猪对池塘的破坏,因此在 2012 年开展了两项主要保护行动来缓解这些威胁:
- 在每个地点增建了四个由常年泉水注入的水池,将水期从 3 月延长至 10 月;
- 为每个水塘设置围栏,防止野猪利用水塘饮水和洗澡。
有利因素
要详尽揭示和描述影响目标物种保护状况的有效和潜在威胁,需要对物种生物学和生态学有透彻的了解。
经验教训
缓解/消除影响目标种群保护的主要威胁可能不足以在短期/中期内产生重大影响(即扭转负面趋势)。因此,在采取缓解行动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具体的保护干预措施,包括迁移个体,以在短期内扩大种群规模。如果目标物种寿命长、繁殖率高,则短期内观察不到威胁缓解行动影响的可能性更大。事实上,Bombina pachypus 是一种长寿物种,可活到 30 岁左右。
重新进货
由于在采取威胁缓解行动两年后仍未观察到种群数量的增加,我们于 2014 年启动了一个为期四年的重新放养项目,旨在增加种群数量。
该项目包括在野外采集一部分(30-40%)处于卵期的 Bombina pachypus,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其进行培育,随后在同一采集地点释放变态体。
对蟾蜍的所有就地管理都是在 Fondazione Bioparco 的设施中进行的,在这些设施中,蟾蜍个体一直被饲养到腹部着色模式完全确定为止,这样就可以对它们进行拍照标记,以便将来在野外进行识别和人口统计研究。
总共释放了 67 只幼年个体(2014 年 20 只,2015 年 19 只,2016 年 16 只,2017 年 12 只)。
释放后的监测显示,蟾蜍的重新捕获率多年来变化很大。 2018 年,我们共重新捕获了 21 只个体:其中 2014 年释放 10 只,2015 年释放 2 只,2016 年释放 4 只,2017 年释放 5 只。原始种群保持稳定(13 只),新招募的动物很少,也有一些损失。2018 年底,放归的 21 只个体加上一些自然招募的个体,使原始种群数量净增了一倍。
有利因素
从卵阶段开始生产一岁大的个体需要足够的设施和大量人员。
监测重新放养是否成功需要一个多年期项目和足够的努力(人员和经济)。
经验教训
在接近性成熟时释放变态个体,可以通过腹部的着色模式识别个体,并应大大降低已知在卵和幼虫阶段达到峰值的死亡率。
人工繁殖的蟾蜍可用于恢复衰退的Bombina pachypus种群。
恢复种群应在一个多年期项目中分不同阶段释放个体,以克服随机或不可预测事件可能导致的失败。
即使在当地范围内进行大量取样工作,也很难确定个体重捕率年际变化大以及许多释放动物未能重捕(如死亡或散失)的真正原因。
影响
我们的解决方案的主要积极影响体现在净增了 21 只释放的蟾蜍,再加上一些自然招募的蟾蜍,使原有种群数量翻了一番。
此外,重新放养的蟾蜍多年来反复繁殖,人工饲养的个体在 13 个月后就可以繁殖,远远早于报告的野生动物成熟年龄(三年)。考虑到
考虑到人工饲养蟾蜍种群的重新放养取得了积极成果,因此停止了在所考虑的蟾蜍种群中放养更多的个体,但监测工作仍在进行中。
鉴于重新放养行动的成功,在靠近之前实施的两个湿地的地区新建了一个更大的湿地。监测工作仍在进行中。
受益人
自然保护区从保护濒危物种的行动中获得了净收益。
干预区周边城市的市民参与了交流和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