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和野生动物疾病综合监测与应对为蒙古的赛加保护和生计提供支持

牲畜和野生动物的综合监测、监控和响应对于指导疾病控制措施的实施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计至关重要。蒙古改进野生动物监测和疾病爆发分析的结果表明,野生动物是牲畜疾病外溢的受害者,而不是以前认为的疾病爆发源。这就避免了对野生动物的大规模捕杀,并转向对野生动物友好的疾病控制工作。目前,蒙古正在制定针对牲畜和野生动物的战略,以控制和根除小反刍兽疫(PPR)病毒。在全球根除小反刍兽疫的战略中,野生动物的参与现已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人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赛加对疾病流行的敏感性,通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加强了贸易保护,这将进一步有助于保障蒙古赛加的生存。
背景
应对的挑战
这一解决方案解决了保护赛加羚羊和其他野生有蹄类动物以及捕食这些动物并将其作为食物来源的野生食肉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挑战。加强对疾病流行病学的监测和了解,可以采取更适当的疾病控制干预措施,从而应对牲畜健康所面临的挑战,并为牧民的生计和经济安全带来好处,因为他们的牲畜与野生有蹄类动物共享草原环境。
地点
过程
过程概述
从地方到国家层面,发展多部门沟通与协作网络以及这些部门之间的能力建设,是成功开展野生动植物监测以获得 "一体健康 "情报并与当地社区协调实施有效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木
1.多部门协调监测野生动物与牲畜交界处的疾病
在应急管理、动物健康和环境/野生动物部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是规划和实施野生动物监测的重要第一步,以确保监测结果用于指导以科学为基础的政策和疾病控制机制。召开多部门会议,就野生动物与家畜交界处疾病监测和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讨论并分享信息,在部门之间以及多部门监测和响应网络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和信任,这一点至关重要。
有利因素
为协调会议提供财政支持;东道国政府对环境/野生动物和牲畜健康部门之间的协调持开放态度;时间和耐心
经验教训
政府从一开始就必须提供协调和支持,以确保对监测的支持、对正在实施的项目和目标/结果的理解、各部门之间的良好协调、参与当地能力建设并在必要时出口样本进行检测、东道国政府愿意公开诊断结果以及根据诊断结果修改疾病控制战略的动力。
收集野生动物健康基线数据
对野生动物(包括健康种群和有疾病迹象的种群)进行监测和监视,对接触到经常与家畜共用的病原体的情况进行常规血清学检测,并对生病/死亡动物进行更深入的诊断,如 PCR/NGS,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原体在这些种群中的循环情况、不同种群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分布以及接触和未接触的时间线。将这些数据与牲畜监测数据相结合,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疾病爆发的动态,包括潜在的来源,从而实施有效的科学控制战略。
有利因素
对监测的财政支持;监测、数据管理和分析的人员能力;进入现场进行监测的机会;冷链/样本储存能力;基于现场和/或实验室的准确诊断能力;环境/野生动物和牲畜健康部门之间的良好协调;东道国政府对结果共享的开放性
经验教训
从一开始,政府的协调和支持就至关重要,以确保对监测的支持、对正在实施的项目和目标/结果的理解、部门之间的良好协调、参与当地能力建设并在必要时出口样本进行检测、东道国政府愿意公开诊断结果以及根据诊断结果修改疾病控制策略的动力。 与牲畜和人类健康部门相比,所有国家对野生动物健康的资金投入都不足,在低收入、中等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此类项目要取得成功,几乎肯定需要外部捐助者的支持。发展真正实用的本地化野生动物健康监测网络,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监测网络相结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耐心。
提高当地管理野生动物与牲畜交界处疾病的能力
许多国家用于野生动物健康监测的资金有限,因此在地方、省和中央各级发展这种能力以及野生动物健康和疾病流行病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持续监测和实现这种监测的真正价值至关重要,包括利用这种能力实施对野生动物友好的干预措施,这也有助于改善牲畜健康。
有利因素
外部和政府为发展野生动物卫生部门(包括监测和诊断)提供财政支持;东道国政府有兴趣发展野生动物卫生能力;有时间和人员接受培训
经验教训
发展当地的野生动物健康监测能力对于此类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持续的 "一个健康 "惠益至关重要
针对牲畜向野生动物传播疾病实施有效的控制策略
多部门协调以及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和协调对于清晰、简单地分享监测结果以及为何制定并建议实施具体管理战略至关重要。例如,这将包括在家畜分布范围与重要野生动物种群重叠的地区为家畜接种预防 PPR 的疫苗,保护家畜健康,并降低野生有蹄类动物感染的风险。
有利因素
为疫苗接种或其他管理战略提供资金支持;各部门之间的良好协调与沟通;与当地牧民社区的良好沟通和关系;获得疫苗和适当的储存能力;开展有效疫苗接种活动的人员能力。
经验教训
相关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区之间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及对疾病流行病学的了解,对于实施有效的疾病控制战略、解决所有相关利益方的关切至关重要。
影响
过去,野生动物在牲畜疾病爆发中的作用被误解了。在 2000 年爆发口蹄疫(FMD)期间,蒙古瞪羚被视为疫病库,遭到大规模扑杀。在国际野生动物健康专家的支持下进行的时间和空间分析表明,瞪羚实际上是牲畜病毒外溢的受害者,从而提高了官员们对口蹄疫流行病学的认识。人们认识到大规模销毁野生动物是无效的控制措施,并采取了有利于保护的方法。2016 年,PPR 在家畜中确诊,并传播到野生有蹄类动物,导致超过 80% 的蒙古赛加羚羊死亡。野生动物监测发现野生动物是受害者,而不是最初的感染源。专家顾问、环境部门和兽医部门没有扑杀野生动物,而是协调为牲畜接种疫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 PPR 的传播,拯救了极度濒危的蒙古赛加种群,目前该种群已回升至 8500 头。
认识到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及其在保护草原生态方面的作用是兽医部门的一大变革。合作伙伴目前正在努力为蒙古的牲畜和野生动物设计有效的 PPR 控制战略,并将野生动物纳入全球 PPR 根除战略(见下文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指导方针)。
受益人
- 依靠牲畜维持经济稳定和生计的牧民社区
- 野生有蹄类动物
- 以野生有蹄类动物为食的野生食肉动物
- 依赖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