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自然共建印度尼西亚安全、繁荣和适应性强的海岸线

该解决方案将土木工程与红树林恢复相结合,建设安全、适应性强的海岸线,并引入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从而提高 20 公里侵蚀三角洲海岸线的恢复能力。技术措施包括利用透水坝和泥浆滋养以及红树林恢复来恢复沉积物平衡。社会经济措施包括发展和引进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和生计多样化(如海藻种植、螃蟹和虾)。
背景
应对的挑战
沿海洪水日益增多,破坏了基础设施和生产用地。盐水入侵污染了饮用水,降低了水产养殖利润,影响了农业。在过去十年中,虾农和渔民的收入分别下降。自然资源--木材、燃料、鱼类--曾经占他们收入的 50%以上,而自然资源的崩溃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福利、安全和自力更生程度的下降。海岸管理者通常采用 "硬 "工程解决方案来应对侵蚀问题和相关灾害,这些方案确实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但在泥泞的海岸上设计起来过于昂贵和复杂。这些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无法恢复对高产水产养殖和渔业部门至关重要的环境条件。由于受到侵蚀和海浪作用的阻碍,大规模种植红树林的努力已经失败。保护措施是临时实施的,没有连贯的战略。
地点
过程
过程概述
作为组成部分 1,建造可渗透的水坝结构作为沉积物拦截装置是红树林恢复和沿海地区稳定的先决条件。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选择的社会经济措施(组成部分 2)为当地社区提供了中短期收入,以补偿以前的损失,也是确保组成部分 1 中的长期努力的关键因素。能力建设措施(模块 3)为参与其中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参与这一举措的相关技术诀窍,而不同治理层面之间的政策对话(模块 4)对于将这一解决方案纳入地区和省的长期政策和规划框架至关重要。
积木
建造可渗透的坝体结构,作为沉积物拦截装置和红树林恢复的基础
有利因素
经验教训
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措施
有利因素
经验教训
针对政府官员、私营部门、学生和当地社区开展关于 "与自然共建解决方案 "的能力建设活动
有利因素
经验教训
开展政策对话,为改善沿海地区管理制定治理安排
有利因素
经验教训
影响
通过避免进一步的沿海洪水和侵蚀,为德马克 7 万名脆弱的农民和渔民提供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从而加强沿海安全、保障、经济增长和自力更生。透水堤坝和红树林的结合保护了村庄免受暴风雨的侵袭。与自然共建 "项目取得的令人信服的成果被用于在发展中国家建立更安全的三角洲,促进可持续的包容性经济增长、减贫和自力更生。通过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对话和能力建设,可以将各种措施纳入社区发展计划和政府总体规划,并根据社区细则和筹资机制进行管理。 这个旗舰项目被用来向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沿海地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和启发,帮助他们将这种方法纳入其城市和农村发展计划。在印度尼西亚全国复制和推广 "与自然共建 "项目,可间接提高爪哇岛 3000 万城乡居民的抗灾能力,因为他们长期面临沿海灾害的风险。
受益人
当这种方法推广到中爪哇的整个海岸线时,它可以帮助爪哇北部(3000 个村庄)长期遭受沿海洪水和侵蚀危害的 3000 万人。
可持续发展目标
故事

爪哇岛北海岸德马克地区有 7 万农民和渔民,这里的人们已经绝望:仅仅 10 年时间,他们宝贵的土地就被海水冲走了。他们失去了道路和学校。整座村庄消失在海水中,海水向内陆侵蚀长达 3 公里,已经夺走了 1000 多公顷的土地。爪哇岛北部的三角洲海岸线遭受着严重的侵蚀和相关的洪水灾害,原因是红树林被转用于水产养殖、地下水开采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一些地方,数公里的土地已经消失。因此,爪哇岛有 3000 多万人处于危险之中。农业和水产养殖业遭受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传统的硬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效果不佳、成本高昂,而且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健康的红树林海岸线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也无法挽回。Timbul Sloko 是印度尼西亚 "与自然共建 "项目的试点。似乎没有办法阻止侵蚀和洪水。对海堤和防浪堤进行了大量投资,但所有这些努力都失败了。红树林的重新种植也没有成功,因为条件不合适,比如没有足够的沉积物。洪水不断向村子里蔓延,每年将土地侵蚀 100 米。眼看着邻近的村庄已经被海水吞没,人们开始绝望,计划搬走。但后来,村里出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叫做 "与自然共建"。这种解决方案需要修建透水坝(见图)。透水坝可以击碎海浪,拦截沉积物,从而填海造田。一旦土地得到恢复,红树林就可以重新定居该地区,帮助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与自然共建 "的大型项目为海岸安全提供了保障,并为 20 公里海岸线上 6000 公顷水产养殖池塘的可持续振兴提供了支持。在某些情况下,红树林已经开始试水。一个重大突破是,村里签署了一项法令,将目前失去的 100 公顷土地划为保护区。这意味着红树林带一旦恢复,就不会再遭受同样的命运。红树林和水产养殖可持续结合的新景观的潜力和希望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