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补偿

在季节性禁渔期间,政府会向 15 个地区的部分受影响家庭(约 248 674 户)发放一袋袋大米。该计划于 2004 年开始实施,主要目的是减少粮食不安全和脆弱性,同时也通过补偿禁渔期间损失的收入,激励人们遵守捕鱼规定。根据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与孟加拉国政府渔业部、孟加拉国高级研究中心、孟加拉国渔业研究所和孟加拉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的研究,该计划得到了扩大和重新设计,以提高其作为经济激励措施的有效性。自该计划开始实施以来,受影响家庭的覆盖面增加了七倍多,现在这些家庭每月可领取 40 公斤大米,为期 4 个月,而最初每月可领取 10 公斤大米,为期 1 至 3 个月。通过向渔民发放身份证,还减少了大米分配不当的情况。

为了激励遵守规定,补偿必须被认为是适当的,足以抵消或减少因遵守季节性捕捞限制而失去的收入。因此,补偿必须以严格的社会经济研究为基础。

激励措施的成功还有赖于社会的接受程度,因此必须开展活动,提高人们对可持续捕捞方法的必要性以及遵守捕捞限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粮食补偿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包括对当地大米价格、劳动力市场和小额信贷市场的影响。激励计划应始终调查并努力减轻这些意外后果。

还有证据表明,土地所有者而不是最弱势的、收入水平最低的无地渔户获得了过多的利益。这一问题突出表明,包容性激励计划必须系统地、积极地偏向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同样,当地的权力结构也限制了向渔户提供粮食补偿的效果。渔民依赖中间商获得信贷,这限制了他们在季节性休渔期间停止捕鱼的能力,因为他们仍需偿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