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物种都不是在真空中生存的。无数相互作用的力量影响着它们的命运,其程度远远超出了直接的生态环境。认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将关注点从物种本身转移到它们所处的整个系统(生态、社会、政治、经济)。这也意味着要接受这些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这些相互作用 "同时影响着更广泛的系统,并由更广泛的系统所塑造"(Canney,2021 年)。这意味着先入为主的解决方案即使没有成功的可能,也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由于不知道该怎么做,项目不得不去询问、观察和倾听,并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答案。多年来,这意味着要了解社会生态环境,找出关键的干预点,在这些点上,小的投入可以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在应对意外情况、抓住机遇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时,要有更大程度的灵活性"(同上),并在不同层面上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合作,以实现目标。虽然最初的重点是大象,但这一方法实际上带来了多重效益,并有助于同时改善从生态系统退化到生计受损、青年失业、地方治理和社会冲突等诸多问题。
花时间真正理解和内化复杂系统理论,并设法确定简单、"可控 "的解决方案如何在应用于复杂情况时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
花时间培养生态和社会素养。
关注网络、联系和动态,而不是单个实体和简单的因果关系。
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对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主办机构(WILD 基金会)愿意支持非传统的(因此也是有风险的)保护方法。
做好没有答案的准备,承认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
不断质疑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寻求最终原因。
从各种学科、观点和个人中寻求理解,并认识到它们都是片面的解释。
尊重每一个人,即使是对你不利的人。
灵活应变,因地制宜--如果一种方法行不通,要寻找原因,不断尝试,直到找到解决办法。在动态环境中,需要不断审查解决方案。
如果你想让某个人做某件事情,那就创造条件鼓励他去做,这样你就不必花费资源去强制执行。
你的动机要非常透明和诚实,并希望与你共事的人也能如此,以建立信任。从真正的动机出发,以当地情况而不是 "蓝图解决方案 "为指导采取行动。
在团队中实现多学科平衡和技能互补。在本案例中,项目主任是自然科学背景,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经验,而实地负责人是社会人类学家,同时对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