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各地广泛宣传 ABS 项目,开展宣传活动约 50 场,举办培训班和相关会议约 20 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 1 万人次,助力广西 ABS 立法和利益共享。
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相关人员的能力建设,还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益共享的认识。
公众对计划活动的了解和支持确保了计划的成功。
项目组调查、收集和总结了广西 30 个示范性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惠益分享情况,对广西壮族壮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京族等 5 个少数民族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个案调查和研究。
建立广西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数据库,以及《广西生物遗传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管理要求》、《广西传统知识案例研究报告 》和《 广西传统知识编目报告》。
广西生物遗传资源的正确保护、开发、利用和共享需要科学的指导。
广西建立跨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和利益相关方协调机制,建立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综合治理,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监督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利益共享管理机制。项目管理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同保障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益共享。
聘请中国民大、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西大学等31所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的专家组成省级技术专家组,为广西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益共享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
必须完善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益共享制度建设。
WAB-Net 将来自不同部门和背景的利益相关者聚集在一起,参加独一无二的详细、全面的能力建设和实践培训。由生态学家、代表卫生和环境部门的政府官员、学生和学术教师组成的实地团队接受培训,以在保证自身和蝙蝠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研究。蝙蝠生态学家每年都会花几周时间在野外指导团队如何捕捉、处理、取样和释放蝙蝠,并在每个步骤中都考虑到生物安全因素。
熟悉蝙蝠分类群独特方面和生物安全实践的蝙蝠生态学家与地区项目合作伙伴合作,设计标准化的野外协议,随后在每个国家实施野外培训。这种独特的实地团队培训实践方法确保了该地区不同文化和学科的实地规程标准化。
WAB-Net 是整个西亚地区这些培训的中央协调中心。参与培训的利益相关者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包括他们的背景和专业领域。WAB-Net 的主持人从他们所培训的个人身上学习,从而创造出更多与文化相关的课程。通过把一个国家的经验带到另一个国家,WAB-Net 可以促成就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对话和合作,从而推动原本在政治上难以建立的伙伴关系。
在 2020 年的头几个月中,全球范围内围绕 COVID-19 大流行病的混乱和压力铺天盖地而来。面对这一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下属的SSC灵长类专家小组迅速而高效地团结起来,确定研究人员的需求,收集相关信息,并制定了一套重要的指导方针。全球大型类人猿专家网络迅速动员起来,将该出版物翻译成多种语言,向多个地区的实地工作者传播这一重要工具。
面对前所未有的致命大流行病,灵长类动物专家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是他们成功确定工作优先次序的关键。
当 COVID-19 危机席卷全球时,许多人都在寻求进一步的工作目标。灵长类动物专家组成员受到各行各业紧迫感的驱使,希望以积极的方式采取行动。这些指导方针不仅对人们安全地继续开展实地工作至关重要,而且对那些希望在特别暗淡的时期找到工作意义的成员来说也是如此。
关于如何在保护类人猿和人类健康的同时观察类人猿并与之互动,目前已有相关指南。虽然以前的指南涉及其他呼吸道疾病,但由于研究和信息才刚刚开始,因此没有 COVID-19 的具体规程。工作组从广泛的来源收集情报,确保能够捕捉到最新的相关细节,并将其综合成一份连贯、清晰的文件。
IUCN SSC灵长类专家小组之前发布的指南以及该小组成员的热情是工作组能够快速制定COVID-19具体方案的关键因素。尽管当时缺乏 COVID-19 的相关信息,但能够直接借鉴同行评审的资源简化了流程,使工作组能够自信地制定新的指南。
工作组不仅从大型灵长类动物学家那里汲取知识。虽然他们的专业知识是整个过程中的指导因素,但邀请其他人献计献策也确保了指南中涵盖了各种知识基础。当时,经同行评审的 COVID-19 资料仍然缺乏,扩大专家库的贡献将使这套指南更加全面和有用。
我们的工作包括自我激励和自筹资金。TEG 团队决心支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居住在自然保护区附近的青年的能力,包括组织在线展览和在线行为改变运动。无论是否有外部支持,TEG 员工都自愿与捐助方、政府官员和社区合作,共同设计项目、筹集资金和实施项目。
TEG 创始人和校友会在技能发展培训、开展基线调查和反思与保护有关的问题、与利益攸 关方建立联系以及资助某些活动等方面提供内部支持。
作为一个青年组织,我们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首先愿意投资于自己,投资于我们的信誉和能力,然后才是捐助者和合作伙伴。TEG 团队和 TEG 校友的决心是我们做到这一点的唯一财富。
根据研究成果,结合 4G 信号覆盖情况,在霸王岭保护区海南长臂猿典型环境中安装了一套具有实时传输功能的国产 4G 信号自动录音设备(产品型号:LBird-01211)。
实地调研结果表明,C 组和 E 组具有较强的 4G 信号覆盖能力,经技术人员测试,可以满足录音设备的远程传输条件。因此,选择在 C 组和 E 组分别部署三套和两套设备。
该设备对包括环境和位置信息在内的远程获取的声音数据进行分析,并尝试从声音的角度对布局区域内的个人声音进行识别练习。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调查,以覆盖不同的公众群体。调查有两个目的:1.收集信息;2.让人们了解这项工作的目的,并提高对海草的认识。调查可通过网站在线进行,也可通过广播、印刷媒体和社交媒体进行宣传。
对调查的认识很重要,在调查文件中添加图片也很重要,这样可以使调查更友好、更有趣。
调查表的印刷本被用来接触渔业社区。由于区行政人员对其所在区域的成员更为熟悉,因此他们也参与其中,为调查过程提供便利。
如果不是因为 Covid-19 的限制,该项目将寻求大学生的帮助,以接触到更多的渔业社区成员。
2021年11月下旬至2021年12月上旬,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在相关专家和霸王岭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参与下,对保护区内长臂猿的五个家族群(A-E组)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此次调研共设立了8个驻点和21个监测点,覆盖了海南长臂猿各种群的栖息地,48名队员同时参与。
野外调查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对及时掌握信息、制定保护计划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