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生物多样性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爱知目标框架制定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战略

完整解决方案
那加兰邦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
Nagaland State Biodiversity Board

1.审查先前的战略和行动计划。

2.对照国家生物多样性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爱知目标,找出差距和问题。

3.与所有重要利益相关者开展动员/培训/磋商计划。

4.考虑所有可能的国家和国际目标,制定可实现的目标。
5.5. 对实施所确定/设定的目标进行资源评估。

最后更新 30 Sep 2025
2498 意见
背景
应对的挑战
荒漠化
干旱
降雨量不稳定
极端高温
洪水
气温升高
土地和森林退化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季节变换
风暴潮
病媒和水媒疾病
野火
不可持续的捕捞,包括过度捕捞
冲突用途/累积影响
污染(包括富营养化和垃圾)
偷猎
侵蚀
生态系统损失
入侵物种
无法获得长期资金
缺乏获得其他收入的机会
缺乏技术能力
公众和决策者缺乏认识
监督和执行不力
缺乏基础设施
治理不善和参与不足
社会冲突和内乱
缺乏粮食安全
失业/贫困
  1. 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对生计的影响、环境退化、传统知识的侵蚀等问题的认识。
  2. 根据发展计划解决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各种问题。
  3. 提高执行机构和当地社区的整体能力。
  4. 调动资源,为社区创造替代生计的机会。
实施规模
当地
生态系统
农林业
温带常绿林
热带落叶林
热带常绿林
泳池、湖泊、池塘
河流、溪流
主题
获取和利益共享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遗传多样性
栖息地破碎化和退化
外来入侵物种
物种管理
偷猎和环境犯罪
地点
印度那加兰
南亚
过程
过程概述

在确定适当机构后,就国家生物多样性目标、爱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展大众宣传和能力建设。

积木
跨学科工作组/不同利益攸关方的参与

生物多样性及其资源是农村经济的支柱,农村人口直接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城市经济也有大量与生物资源直接相关的活动。换句话说,每项活动都在某种程度上与生物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有关。确定每一个利益相关者似乎并不可行,因为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是其中的一方。 因此,与政策决定和管理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将是协商进程的合适群体,这也是协商进程所遵循的原则。

编写本文件和有效实施本文件的主要特点是跨学科工作组/不同利益相关者--政府机构、专家、非政府组织、传统机构、教育和研究机构以及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当地社区--的参与。

有利因素

确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所有利益相关者

经验教训

利益相关方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能力建设有助于制定可靠的政策发展和后续实施。

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爱知目标和国家生物多样性目标保持一致

最新战略中制定的《国家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纳入了国际和国家层面起草的政策。

为了跟上这些变化,国家层面的政策也进行了修订和更新,使生物多样性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爱知目标保持一致。因此,州一级的政策至少有助于实现 15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 18 项爱知目标

有利因素

与所有利益攸关方举行一系列磋商会议和讲习班,以制定适当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实现国家生物多样性目标和爱知目标,从而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经验教训

需要定期审查国家在国家生物多样性标签、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爱知目标方面的调整和成就。

确定各实施机构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实施政策的机构安排和确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需要从众多利益相关者和行动者中进行选择,因此适当评估和确定其交付能力不容置疑的机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考虑到这一点,我们针对 12 个可实现目标中的每一个目标,确定了来自不同治理层面和组织的各种机构。

有利因素

各级政府齐心协力,愿意有效实施。

经验教训
  1. 正确识别与政策直接相关的机构和利益相关者。
  2. 由专家和专业人员进行彻底审查,审查只针对参与执行的人员。

影响
  1. 跨学科部门、非政府组织、社区和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
  2. 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纳入国家政策、行动计划或发展计划。
  3. 那加兰邦的 12 个生物多样性目标有助于实现至少 15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 18 个爱知目标。
  4. 在邦、国家和全球层面的可复制性。
  5. 提高不同政府部门、公众和各种实体的认识。
  6. 审查和评估与本州生物多样性事务有关的现行政策执行情况。
  7. 执行机构和合作伙伴的能力建设。
受益人

所有利益攸关方

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 1--消除贫困
可持续发展目标 2--零饥饿
可持续发展目标 3--良好的健康和福祉
可持续发展目标 4--优质教育
可持续发展目标 5--性别平等
可持续发展目标 6--清洁水和卫生设施
可持续发展目标 7--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
可持续发展目标 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目标 9--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可持续发展目标 10--减少不平等现象
可持续发展目标 11--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
可持续发展目标 13--气候行动
可持续发展目标 14--水下生命
可持续发展目标 15--陆地生活
可持续发展目标 17--目标伙伴关系
与撰稿人联系
其他撰稿人
FES 团队
生态安全基金会(F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