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定和实施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并分享其惠益的国家框架

制定和实施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并分享其惠益的国家框架 "项目是一个为期 5 年的项目,旨在通过促进《名古屋议定书》的实施,解决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目标的重要性问题。此外,作为一个跨领域问题,该项目旨在支持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该项目的目的是在中国建立法律和行政基础以及实际能力,授权并使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提供者能够分享利用这些资源所产生的惠益,从而促进提供者社会福利的改善,并为保护和努力保持这些资源的可持续性提供动力。
背景
应对的挑战
由于拥有丰富的遗传遗产,保护这一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和有效利用这一丰富的知识宝库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但相应的利益并不总是能与守护社区共享。
广西省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排名第三,同时也拥有丰富的相关传统知识。然而,广西缺乏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和惠益分享规范。因此,作为国家 ABS 示范项目的三个试点省份之一,广西分别在防城港和桂林建立了 Chrysantha 和 Siraitia grosvenorii ABS 项目示范点。经过六年多的项目推动,广西通过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开展宣传、谈判和实施惠益分享协议等活动,应对了各种挑战。
地点
过程
过程概述
总之,各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相互支持。
积木
完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体系建设
广西建立跨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和利益相关方协调机制,建立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综合治理,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监督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利益共享管理机制。项目管理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同保障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益共享。
有利因素
聘请中国民大、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西大学等31所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的专家组成省级技术专家组,为广西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益共享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
经验教训
必须完善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益共享制度建设。
促进利益共享政策的实施
2021年9月24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相关传统知识惠益分享管理办法(试行)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颁布实施,成为我国第一部关于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相关传统知识惠益分享的省级法规。
有利因素
广西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和惠益分享实现了规范化和法制化。
经验教训
要确保成功,必须征得政府机构和当地社区的同意。
对生物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进行基线调查
项目组调查、收集和总结了广西 30 个示范性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惠益分享情况,对广西壮族壮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京族等 5 个少数民族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个案调查和研究。
有利因素
建立广西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数据库,以及《广西生物遗传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管理要求》、《广西传统知识案例研究报告 》和《 广西传统知识编目报告》。
经验教训
广西生物遗传资源的正确保护、开发、利用和共享需要科学的指导。
保护生物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
野生遗传资源保护实现正规化,建设菊花保护点 20 个;指导示范企业扩建Siraitia grosvenorii和Camellia nitidissima 苗圃,面积分别为 2000 平方米和 500 平方米。
有利因素
该项目帮助增加了Siraitia grosvenorii和山茶花遗传资源的育苗面积,并在野外种植了山茶花。
经验教训
减少对野生资源的利用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促进企业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的利益共享
广西在桂林、防城港等地协商落实桂花、山茶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利益分享协议,通过保值回收、利益共享、技术培训、加强资源保护等措施,推动示范区企业与农户签订利益分享协议10余份。2019年至2021年,该活动惠及桂花、山茶主产区5000多农户,帮助近300户贫困户脱贫。
有利因素
从 2020 年到 2021 年,示范企业桂林蒙果猕猴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和回收猕猴桃的收益同比增加了 50%。
经验教训
有必要就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和惠益分享协议进行谈判并予以实施。
举办能力建设和提高认识活动
在广西各地广泛宣传 ABS 项目,开展宣传活动约 50 场,举办培训班和相关会议约 20 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 1 万人次,助力广西 ABS 立法和利益共享。
有利因素
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相关人员的能力建设,还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益共享的认识。
经验教训
公众对计划活动的了解和支持确保了计划的成功。
影响
该项目有三个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有一个相关成果,共同 致力于解决以下障碍:(i) 实施获取和惠益分享考虑因素的法律和机构经验不足;(ii) 利益攸关方对 制定和实施国家和地方获取和惠益分享规范的认识和能力不足;(iii) 规范、监督、促进和控制生 物勘探以及谈判可行的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的能力有限。关于其三个主要成果:
- 成果 1 旨在制定国家和省一级的获取和惠益分享基本法律措施;
- 成果 2 涉及获取和惠益分享的机构和专业能力发展(也通过与实施的依赖关系、边做边 学的做法得到加强);以及
- 成果 3,优先在三个省开展协议和机构安排的衔接和实施的实际试点,包括省和地方立法、各种获取和惠益分享方案的实施、与中小型企业就商业和非商业目的的获取和惠益分享协议进行谈判,以及开展六个案例研究,其中几个案例研究涉及与社区整合事先知情同意(PIC)和(共同商定条款)MAT 获取和惠益分享概念的合同。
受益人
项目设计采用了参与式方法,并在整个磋商过程中注意吸收主要的机构、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利益攸关方参与。主要受益者包括少数民族、当地社区和妇女。
可持续发展目标
故事

该项目有三个目标
- 完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体系建设
- 促进惠益分享政策的实施
- 开展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基线调查。
项目通过建立跨部门、利益相关方协调机制和管理机制,完善广西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体系建设。聘请中国民大、中国环科院、广西大学等 31 所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单位的专家组成省级技术专家组,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
2021年9月24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相关传统知识惠益分享管理办法(试行)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相关传统知识惠益分享的省级法规。这也标志着广西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和惠益分享实现了规范化和法制化。
项目组调查、收集、汇总了广西 30 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惠益分享情况,对广西 5 个少数民族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个案调查研究,建立了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数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