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被战争破坏的城市
名古屋市拥有 230 万人口,是日本除东京之外的第三大城市。名古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为提高全球竞争力开发了各种城市环境,如交通网络、高层商业区和高附加值产业中心。这些城市元素组织有序,拥有广阔的绿地和干道,使中央商务区的交通畅通无阻。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城市遭到了严重破坏。战争结束后,名古屋市立即启动了快速恢复计划,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名古屋市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背景
应对的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名古屋发展成为一座主要的工业城市,许多重工业巨头都在这里建立了主要工厂。由于该市也是战斗机和其他战争相关机械的主要生产中心,因此成为美军 "焦土政策 "的主要目标之一。接连不断的空袭摧毁了该市四分之一的面积,人口下降到 20 世纪 30 年代高峰时期的一半。
地点
过程
过程概述
为了在灾后或冲突后恢复时期正确引导快速城市化,地方政府需要立即采取发展举措,并及时实施恢复计划。从长远来看,快速而有力的应对措施能够控制无序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和经济的连续大规模发展。在名古屋市采取的各种复兴政策中,积极的土地调整计划有助于重新确定地块的边界,提高城市公共资产的比例,支持城市的快速重建。
积木
通过强有力的市政府倡议立即执行战后修复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1945 年 8 月战争结束后仅一个月,该市就开始了战后修复工作。首先,该市对新的住房开发进行了规范,因为许多临时住所都是在被烧毁的地区任意建造的。1946 年 6 月,该市制定了战后重建计划,覆盖 4400 公顷的城市化区域,并立即着手实施。该计划的迅速实施导致了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结果。尽管1949年国民政府的紧缩政策导致许多其他城市的重建计划被削减,但名古屋的计划并未受到重大影响,因为该市已经实施了90%的临时土地补偿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全国规划了16条 "百米道路"(宽度为100米的道路),但实际建成的只有三条,其中两条在名古屋,一条在广岛。名古屋实现了显著的恢复和发展;战后仅仅五年,名古屋市的总面积就翻了一番,人口也超过了 100 万。
有利因素
- 在战后重建活动中广泛使用的实施土地调整计划的地方性规则
- 战后立即对被烧毁地区的新住宅开发进行规范
- 迅速实施市政府主导的修复计划。
经验教训
在灾后或冲突后恢复时期,要使城市发展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地方政府需要立即采 取发展举措,控制非系统化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连续大规模的城市和经济增长。此外,一个城市对实现城市快速恢复的积极态度也能有力地激励市民为振兴城市做出合作努力。
通过积极的土地调整引导城市化进程
该市根据重建计划制定了大规模的土地调整方案。到 1949 年底,该市划定了几乎所有的重划区。重新调整有助于重新确定战争破坏地区模糊的地块边界,支持了城市的快速重建。调整后,城市公共资产的比例大幅增加:道路面积增加了 2.12 倍(市中心增加了 2.36 倍);公共公园增加了 3.07 倍;墓地总面积增加了 1.30 倍;车站广场增加了 5.25 倍。重新调整项目一直持续到 1998 年,在 1960 年前后的快速工业化期间,土地调整成为防止向郊区无节制扩张的有效方法。该市通过合并周边的城镇和村庄,扩大了城市边界,并进行了重新规划,以容纳不断增加的人口。
有利因素
- 战后重建活动中广泛使用的土地调整计划的地方实施细则
- 将城市划分为城市化促进区(UPA)和城市化控制区(UCA)的增长边界
经验教训
重建计划中为城市制定了一个理想的、面向未来的愿景,这有助于重新调整土地使用,并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创造一定数量的公共空间。但与此同时,由于土地重新调整耗时长、成本高,城市在重建期间随意扩大城市边界可能会带来风险。因此,要正确引导快速城市化,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规范新的房地产开发,尤其是在不断扩大的郊区,并加快在具有强烈经济动机和/或社会互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共识。
影响
经济影响:具有挑战性的城市计划(即大规模的土地调整计划、开发超宽道路以及备受争议的墓地搬迁)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例如,战后修建的百米道路和其他干道构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交通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中,该系统能够适应快速的机动化并支持工业发展。
社会影响:重建计划的快速实施促进了战后的快速恢复,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根据重建计划开发的更多城市公园和道路设施在发生灾害时提供了疏散空间,并防止火灾蔓延。这些公共空间也增强了市民的安全感,有助于创造宜居环境。
环境影响:通过重新调整一些地块,城市产生了各种绿地,包括百米道路中心的休闲空间、作为统一公墓所在地的大型公园以及其他新的城市公园。这些绿地有助于提高舒适度和减少热岛效应,还有望吸收城市化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
受益人
- 名古屋市居民
- 名古屋市的私营机构
可持续发展目标
故事
在战后实施的一系列项目中,有三个项目对战后恢复做出了突出贡献:重新调整大型地块、迁移众多墓地和开发百米道路。除了第一部分介绍的土地调整项目外,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项工作。
迁移所有墓地
在日本,墓地通常是佛教寺庙的一部分。由于墓地位于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影响了城市景观,因此被认为是城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推进重建计划,名古屋决定拆除散布在城市化地区的所有墓地,将其合并到城市东部的一个新公园中。虽然当时很多人都强烈反对破坏墓地,但寺庙在重建被破坏的设施时面临着严重困难,而且战死者的新墓穴也不足。市里与寺庙一起成立了墓地搬迁委员会,并努力在寺庙和相关家庭之间达成共识。最后,279 座寺庙和 18 万多座坟墓被迁移到名古屋东部丘陵地带的一个公园内。
百米道路
"百米道路"(宽度为 100 米的道路)不仅在名古屋,而且在整个日本都被视为战后复兴的象征。国家战后复兴计划中提出了建设超宽道路的想法,目的是在发生灾害时提供避难空间,防止火灾蔓延,并为大规模汽车化做好准备。在全国的复兴计划中,总共规划了 16 条百米道路,但实际只修建了三条,其中两条在名古屋,一条在广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民政府的财政紧缩政策。如前所述,立即实施建设计划取得了成功。名古屋修建了两条道路,一条从东到西,一条从北到南,横穿整个城市。道路中间有大片绿地,容纳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文化设施,如公园、高架快速路、车站出口、停车场和电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