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村民路径图;获取当地知识
绘制村民小径地图:在 "空白 "地图上标明边界、小径和自然特征
在地理特征方面建立了共同语言后,政府工作人员和周围村民就能够相互沟通。保护区周围的村民从小就了解当地知识,包括当地名称和特征。收集这些信息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组织村民会议,使用一般地形图,由村民标明国家保护区内的小路以及地区、河流/溪流、山丘等名称。在可能的情况下,由村民标明他们控制的区域。第二步是培训护林员团队(村民和保护区工作人员)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并让他们走遍所有小路,收集带有全球定位系统坐标的具体位置名称和边界。第三步是绘制包含所有小路和具体位置名称的最新地图。然后在村民会议上核实地图上的信息。这三个步骤可能会重复多次。然后,在讨论分区和村庄区域划定时使用绘制的地图,这些区域划定决定了乡村巡警的巡逻区域和适用的规则。
由于人们对兴南村的总体情况知之甚少,负责部门不反对从底层开始收集数据。村民们非常愿意分享他们对该地区的了解,当了解到不同的看法或名称时,村民之间会展开热烈的讨论。带着更新的地图回来,双方都会有很多了解,而在村民会议上直接用高分辨率图像更新地图,则让村民们看到了他们知识的重要性。
村民会议上使用的初始地形图应准确无误,并用当地语言(和文字)标明河流和山丘/悬崖的名称。印在乙烯基薄片上的地图允许村民用白板笔书写和擦除,这有助于讨论,因为标签可以更改。 村民很难确定不同地点之间的边界。特别是像森林这样的地区,由于只知道小路上的边界,而不知道更远的地方的边界,因此很难标出边界。有些地区受到自然地貌(河流、山丘/悬崖)的限制,因此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估算,但需要核实。因此,在村民和政府工作人员相互了解需要哪些类型的信息才能达成共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几轮小路地图绘制、更新和会议。绘制出的地图应与村里的不同群体进行讨论,以确保所有人都同意并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