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鱼类消费显示出强烈的地区差异。例如,2009 年非洲的人均年水产品消费量为 9 千克,而亚洲则达到近 21 千克。在各大洲,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或沿海国家的消费率都高于内陆国家。除了这些差异之外,粮农组织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预测,这些区域不平衡在未来将加剧,而非洲的水产品消费量预计将进一步下降。
这些观察结果与 GP Fish 开展的基线研究结果一致,即马拉维(2018 年)的人均年鱼类消费量中位数为 0.9 千克,马达加斯加(2018 年)为 1.1 千克,赞比亚(2021 年)为 1.8 千克,但柬埔寨(2022 年)为 24.4 千克。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消费模式反映了农村人口的情况,他们的收入通常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考虑到建议的每人每年平均水产品消费量为 10 公斤,这些结果令人担忧。
考虑到鱼类作为蛋白质和营养来源对农村家庭的重要性,更好地了解鱼类消费模式及其对粮食和营养安全的影响非常重要。在马拉维、马达加斯加、赞比亚和柬埔寨,"全球鱼类计划 "和 "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增强复原力计划"(以下简称 "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计划")正在共同努力改善粮食和营养安全。全球鱼类计划的数据侧重于鱼类生产和消费者的近距离消费,而全球食品和营养安全计划的数据则通过个体膳食多样性评分(IDDS)提供不同蛋白质来源的消费信息。全球方案食品和营养安全调查收集了生活在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育龄妇女的数据,重点不是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从业人员,调查还包括确定家庭食品安全状况的问题。通过使用广泛的数据集,可以评估鱼类与其他动植物蛋白质来源相比的当前作用,而不会因为参与渔业生产的家庭增加了鱼类消费而产生偏差。鉴于数据收集以 24 小时回忆为基础,附件中的表格将调查日期与鱼类供应的季节性影响(禁渔期、收获季节)结合起来,表明结果可被视为具有代表性。
图 3 显示了按粮食安全状况分列的过去 24 小时内食用各种蛋白质来源的频率。 食物蛋白质来源包括鱼和海鲜、豆类(豆子、豌豆、扁豆)、肉和家禽、蛋以及奶和奶制品。百分比表示有多少受访者食用了特定的蛋白质来源(例如,马达加斯加有 19% 的食物无保障妇女在过去 24 小时内食用过鱼类和海鲜)。该列的总高度表示每个国家受访者摄入蛋白质的总频率。在马达加斯加,粮食不安全受访者在过去 24 小时内食用蛋白质的频率最低,而在柬埔寨则最高。
图 3揭示了几个有趣的趋势:
1.总体而言,鱼类是目前几乎所有国家最常食用的蛋白质来源。鱼类作为蛋白质来源的重要性可以用以下事实来解释:与其他动物或植物性蛋白质来源相比,鱼类通常更实惠、更容易获得,而且在文化上更受青睐。
2.2. 与食物无保障的受访者相比,食物有保障的受访者一般不会更频繁地食用鱼。这表明,鱼是最弱势人群(即粮食无保障人群)也能获得的蛋白质和营养来源。
3.结果显示,非洲国家和柬埔寨在蛋白质消费频率方面存在地区差异:在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和赞比亚,19%-56%的粮食不安全受访者和38%-39%的粮食安全受访者在过去24小时内食用过鱼类,而在柬埔寨,80%以上的受访者在过去24小时内食用过鱼类,与粮食安全状况无关。这些结果与柬埔寨丰富的鱼类资源相吻合,而在非洲国家,鱼类的获取往往受到季节性和距离水体远近的限制。
除了国家之间的差异,图 4还显示了一个国家内部消费模式的巨大差异。在赞比亚,GP 粮食和营养安全调查发现,68.3%(粮食无保障)和 88.5%(粮食有保障)的受访妇女在过去 24 小时内食用过鱼,而在东部省,食用鱼的比例分别只有 16.5%和 23.2%。这与 GP 鱼类调查的结果一致,该调查发现,卢阿普拉省的年人均鱼类消费量中位数分别为 2.2 公斤和 5.2 公斤,而东部省粮食无保障受访者的年鱼类消费量仅为 0.9 公斤,粮食有保障受访者的年鱼类消费量为 2 公斤。这些结果表明,与相当干旱的东部省相比,卢阿普拉省的尚贝希/卢阿普拉河水系和相连的湿地使人们更容易获得鱼类。要想在与鱼类生产和消费有关的粮食和营养安全领域成功采取新的干预措施,当地条件和文化背景是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