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与石质防潮堤有关的捕鱼、祭祀或其他社区活动的传统生态知识
石潮堰水下文化遗产最初是作为当地捕鱼机制而诞生的。这些工艺基于当地丰富的传统生态知识,由当地沿海社区成员带来。传统上,当地社区每月两次在春潮期间使用石围堰;这一习俗一直在防止当地人过度捕捞。在涨潮时,它们有时还起到鱼塘的作用。
传统生态知识,例如非捕鱼期的生态知识,以及与渔业有关的仪式活动(如海滩开放仪式)的生态知识,在沿海社区被广泛观察到,但在人类学家或考古学家进行适当记录之前,这些知识正在迅速消失。由于石质挡潮堰很容易被台风或大浪冲垮,因此绝对需要以传统知识为基础,由社区主导经常性的修复工作。然而,如果石制防潮堤被废弃,社区精神和传统生态知识都将消亡。
每个沿海社区拥有的传统生态知识不仅是保护石质塘堰的关键,也是其福祉的关键。与进口罐头或加工食品相比,石质塘堰出产的海产品可持续且更健康。
通过大学和沿海社区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伙伴关系,用这些知识教育年轻一代是保护传统生态知识的重要成功因素之一。
石围堰为沿海社区带来了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而记录工作则有助于长期建设当地能力和社会资本。
收集有关石潮堰及其相关传统生态知识的数据既可以在实地进行,也可以在档案馆和图书馆进行。就后者而言,这些知识可能只存在于书面档案文件中,因为许多社区已经因为现代化和全球化而失去了他们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