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土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和价值观纳入遗产管理系统

接管管理的一个基本步骤是在保护区的管理中承认拉帕努伊人的土著世界观及其对自然的理解,以及他们与其文化遗产的关系。这样才能考虑到当地的具体需求和机遇。这一过程意味着

  • 恢复土著语言,以便为国家公园的管理制作文件和材料。
  • 通过参与国家公园决策过程的 Honui 组织,考虑以部族为基础的祖先组织系统。
  • 圣地调查。
  • 有望恢复拉帕努伊Rapa Nui)这一名称,以取代复活节岛(Isla de Pascua)。
  • 重新认识拉帕努伊人的传统知识、节日和文化表现形式。
  • 制定一项公共使用计划,使社区传统用途与旅游和遗产用途进行对话。
  • 在制定加强和恢复拉帕努伊自然组成部分和祖传医药的项目和计划的基础上,承认和促进祖传药用植物的使用。
  • 图普纳(祖先)和岛外文化元素的回归计划。
  • 拉帕努伊社区恢复和珍视其祖先文化的倡议。
  • 得到了负责遗产保护的国家机构:文化艺术部和智利农业部国家林业局(CONAF)的认可。

(1) 将地方理解和土著语言纳入官方教育系统的重要性。

(2) 有必要改变对该岛的旅游观光看法,转而邀请游客学习活的文化及其祖先的历 史,并在逗留期间融入社区,参与文化活动,而不仅仅是来看摩艾。

(3) 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需要协调合作。

(4) 确定急需保护的新地区。

(5) 根据我们民族的特点修改土著社区的章程。

加强社区作为公园管理者的内部能力

为了做好承担国家公园管理责任的准备,社区需要建设法律、行政和技术方面的能力。这种方法还考虑到了负责传承、宣传和保护其遗产文化价值的当地公园护林员的能力建设。Ma'u Henua 已成为一个空间,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专家可以在这里以互补和联合 的方式开展活动。这是应用与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对话的文化和技术方法的最重要空间之一。

  • 土著机构的制度化进程使社区成员能够参与和学习管理、开发新的技能和加强他们的知识。
  • 在大陆接受教育的青年愿意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并返回岛上生活。
  • 在岛上创造机会,制定促进社区发展的国家政策。
  • 与 CONAF 和文化艺术部达成协议。
  • 拉帕努伊社区成员拥有丰富的当地知识。

(1) 该岛提供公园管理、旅游服务和其他监测活动方面的工作机会。这些机会增强了青年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和遗产,重新学习欣赏和保护它。世界对其价值的认可有助于代际传承。

(2) 让长者参与向青年传授知识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对管理至关重要,而且有可能利用当地知识。

(3) 允许当地人担任公园护林员,在岛上创造就业机会,利用拉帕努伊社区的知识来宣传 岛屿的价值,更好地监督其保护工作。

(4) 在 Ma'u Henua 和国家机构之间建立文化安全协议和相互尊重的联盟,以统一遗产 保护标准。

(5) 制定和实施行政管理结构,确定程序和协议。

土著行政管理的制度化

为了创造有利环境,建立一个负责管理国家公园的土著机构,有必要制定一些法律、 行政和财务文书。在这一制度化进程中,需要对参考资料进行研究,并为新管理实体的运作制定监管和代表框架。这一框架的基础是与政府机构进行对话,以落实行政管理权的移交,并制定法律文书,批准新的管理实体。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是

  •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第 169 号公约》,于 2015 年 10 月开展土著协商。
  • 制定 Ma'u Henua 土著社区章程,确定其结构、运作、组成和 Honui(部族代表)。
  • 国家林业委员会和 Ma'u Henua 共同管理公园的 2016-2017 年运营计划。
  • 可规范经济审计和公共管理账户内部流程的框架,以促进透明管理。
  • 颁布国家资产部法令,将公园领土的管理权授予土著社区。

土著法》(1993 年第 19.253 号法律)根据土著社区的概念设立了复活节岛发展委员会,拉帕努伊人的代表与智利政府的代表在该委员会进行对话。这一机构在政治意愿和建立信任方面取得了进展,除其他主题外,还实现了将拉帕努伊遗产的管理权移交给当地社区。

(1) 董事会经选举产生,任期 4 年。最近选出了新的董事会。新的董事会将在总结第一届董事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确定改进管理、社区参与和 COVID-19 安全协议的优先事项。

(2) Ma'u Henua 领导的管理当局在地方赋权和文化遗产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作为 过渡时期的一部分,这一进程也未能幸免于各种内部冲突以及与智利政府的冲突。

(3) 由于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从国家行政部门向 Ma'u Henua 的移交并非易事。然而,国家公园的组织和管理取得了重大进展。需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为新的董事会提出新的关系和管理建议奠定基础。

(4) 需要为世界遗产遗址制定一项管理计划,重点是综合其他地方、国家和国际组 织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
土著行政管理的制度化
加强社区作为公园管理者的内部能力
将土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和价值观纳入遗产管理系统
加强国家公园考古与保护部
国家文物局
土著行政管理的制度化
加强社区作为公园管理者的内部能力
将土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和价值观纳入遗产管理系统
加强国家公园考古与保护部
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法律监督、监测和巡查系统

2017年1月1日,《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在地方性法规中提出全面推行 "河长制",规定全省水资源(含湖泊、水库)管理和保护全面推行各级政府 "河长制"。

此外,管理部门还在《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中对水进行了大范围的监测和分析。比如,建立了断面边界水质监测考核制度,边界外水质达到考核要求的,给予生态补偿。此外,实行严格的巡查制度。当地政府要求区级河长每季度至少巡河一次,镇级河长每月至少巡河一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巡河一次。各区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至少组织两次巡河。

  1. 依法治水。国家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机制中管理职能和部门的下放,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我们要依靠法律支持河长的个人权力,有效规范上述弊端。
  2. 建立合理有效的监测体系。
  3. 记录监测设备运行情况。
  4. 落实监测设备维护制度。
  1. 调整 "人治 "与 "法治 "的关系: "河长制 "是典型的人治模式。治水的成效与个人的权威、专长、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构建法律体系,协调好个人与法律的关系,确保治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出现 "人走政息 "的不利局面。
  2. 与周边政府部门监督: 定期与周边政府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3. 加强社区居民的监督和发言权: 除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外,还需要确保居民在治理效果的评估和评价以及实质性监督中的发言权。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工作模式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河长制 "的落实,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科学合理整合和分配涉水部门的事权、责任和绩效考核。创新建立五级 "河长制 "和四级 "双河长制",设立独立办公室,召开联席会议,实行多部门综合治理等。通过分段监督、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整合了地方各级政府的执行力。2017年底,基本完成 "河长制 "管理机制的建立。2018年以来,黄果树景区管理机构响应政府要求,采用系统化、综合化模式,加强部门、行业间的统筹协调,修复治理水资源生态环境。

此外,通过聘请民间河长,促进了公众尤其是当地社区、原住民的参与,使政府与公众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模式。

  1. 坚持系统全面的工作模式,形成政府与出版的有效合作机制。
  2. 确保每条河流都有河长承包,都有自己的记录档案,实现 "一河一档"。
  3. 因地制宜,突破创新,立足总目标,坚持问题导向。
  4. 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经验。
  5. 形成科普教育专项规划,鼓励公众参与。
  1. 落实专项资金:黄果树风景区应开展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为推进 "河长制 "提供资金支持,如建立河长奖励资金制度、引入社会资本投入、推进生态补偿机制、拓展市场化方式获取专项资金的渠道、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等。
  2. 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更多参与:地方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水利队伍,招募民间义务河道监督员,聘请河道保洁员。河长制 "管理机制要基本实现流域全覆盖、运行机制顺畅、多元主体协调推进的良性发展。
  3. 更加积极主动:河长要从强制 "责任承包 "向自觉履职过渡,确保河长制长效化。
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2017年,贵州省根据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 "河长制 "的建议》,制定了《贵州省全面推行 "河长制 "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和各阶段具体工作目标。方案》强调了全面推行 "河长制 "应坚持的五项工作原则,包括一、生态优先;二、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三、问题导向、因实施策;四、统筹规划、系统治理;五、依法监督、严格考核。

黄果树风景区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如制定《大厂河流域管理保护规划》和《执法检查与科普教育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供水安全座谈会,开展大厂河生态日系列工作措施,全面排查河流生态状况,出台《关于开展民间河长制工作的通知》等。

  1. 明确总体目标: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督严格、保障有力的管理保护机制。
  2. 提出具体行动计划:给出了规划管理、水源保护、污水防治、生态修复、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执法、信息公开、社会监督等 11 个具体方案。
  3. 设立专项资金,保障 "河长制 "工作有效开展。
  1. 充分考虑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当地居民是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工作计划的任务不仅要强调政府部门的职责,还要重视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2. 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 工作规划》除了确立长期目标外,还明确了 2017-2020 年的具体目标。
  3. 工作计划》应立足于地区背景条件: 贵州省结合省情(山区小河流多),在国家推行的省、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